文章开头:
那片土地上战火留下的痕迹,让时间仿佛停滞。四十年间,孩子长大成人,曾经的战火记忆也逐渐模糊。但有些名字,有些故事,却始终铭记在心。
1946年,涟水发生了一场震撼人心的战斗,许多英勇的战士牺牲在那里。谢祥军司令员在战斗中英勇牺牲,他与涟水有何深刻联系?今天,我们要揭开历史的面纱,回到那个充满硝烟的年代,探寻那段由鲜血和忠诚铸就的历史。
正文:
1986年,甫京的夏天依然炎热,但那沉甸甸的回忆难以消散。在涟水保卫战四十周年之际,思绪如脱缰野马般,回到了那个充满战火的年代。那些为保卫涟水牺牲的烈士们,他们的面容和笑容仿佛就在眼前,清晰而深刻。
正因为有了他们的牺牲,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安宁。“为有牺牲多壮志,敢教日月换新天”,这句豪迈的诗句,正是对他们最崇高的致敬,也是我们今天纪念涟水保卫战的真正意义。
1946年8月,那伯保卫战余烟未散,华中野战军第十纵队的士兵们在那伯前线暂时得到了安宁。枪炮声稀少,偶尔有敌机轰炸,战士们似乎暂时忘却了战争的残酷。中秋节,军民共庆,政治热情高涨,驱散了战争的阴影。但大家心里都清楚,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平静,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。
经过苏中连续七次胜利,敌人攻势减弱,战略重点却转向了苏北,直接瞄准了两淮地区。我军主力已调往淮海,与山东部队会合,准备趁机消灭敌人。
接下来敌人可能会怎么行动?我们军队打算怎么来对付?表面上看起来很平静,但其实暗藏着什么样的危险呢?
9月中旬,我军主力从两淮撤军。10月5日,十纵队接到撤离邵伯的指令。当天夜里,邵伯沦陷于敌手。二分区协助下,纵队沿运河自南往北推进,经过高邮、宝应等地,对进攻之敌进行连续抵抗。
成功减缓了敌军进攻,但战略上我们已处于被动。10月中旬,十纵队撤至宝以北车桥,进行整编,等候新指令。
在车桥,纵队举行了一次关键性的委员会。谢祥军司令、刘培善政委、常玉清副司令、吴肃参谋长及我均到场。会上,我们讨论了如何安抚部队在撤出邵伯和运河线后的心态。我们反复告诉部队,之前坚守邵伯是为了支援如皋、泰兴主力的苏中战役,那时保卫邵伯是必须的。然而,随着两淮的失守,继续守卫邵伯和运河线已不再具有战略价值。
不如主动放弃这些城,让敌人负担重,兵力分散,对我军歼敌更有利。先统一干部思想,再让他们去影响战士。干部思想统一后,战士们的抱怨也消失了,大家都准备好了迎接新战斗。
敌人是否意在攻占涟水?我军将如何应对?
敌人攻下两淮后,计划进攻涟水显现。华中野战军总部迅速意识到,10月11日即下令华野一师和六师火速南下。10月19日,敌七十四师的五十一旅、五十七旅向涟水发起强攻。稍作休整后,十纵队受命在涟水南边不断抵抗敌军。到了10月20日,敌军已推进至涟水东南的茭菱和顺河集一带。
完成阻击任务后,十纵队撤退到废黄河以北,负责从顺安集至胡寨子这段防线的守卫。士兵们靠河堤快速建成强固的防线,沿河设防。此外,部队还派一个团驻守茭菱以南、顺河集、高荡以东地区,以此对敌后方进行干扰。
涟水城厢,华野十一纵队严阵以待,誓死保护该战略重地。
华中野战军总部精心安排,计划把一师、六师以及九、十、十一纵队合在一起,总共有23个团,他们都将在涟水附近集合,等待机会彻底消灭敌人七十四师的主力。
在10月20日至23日间,敌人以强力的空中和地面火力,对十纵队的防御阵地发动了十多次激烈的攻势。尽管如此,指挥员和战士们勇敢无畏,屡次挫败了敌人的进攻,敌人未能突破十纵队的防线,未能越过废黄河。但就在战况陷入僵持之际,一个意外的变故,给这场战斗带来了阴影。
10月24日晨,谢祥军司令员照例前往前线检查阵地。抵达八十四团时,不幸腹部受伤。战士们立刻将他送往后方医院。但后方医院离前线有七八十里,途中敌机不断袭击,道路不畅,行进缓慢。谢祥军司令员因伤势严重,未能及时手术,不幸在途中离世。谢祥军同志是位杰出的指挥官,他用自己的生命彰显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。
谢祥军同志牺牲,华野总部迅速让陈庆先同志担任纵队司令。陈庆先之前是六旅旅长,六旅并入十纵队。十纵队也进行了调整,八十二团和八十六团被派往盐阜区以增强地方武装,剩下的三个团组成了第三十旅。
谢祥军司令员不幸牺牲,这对战斗造成了重大影响。现在,新的指挥官接手,十纵队打算如何面对接下来的挑战?
10月24日,敌军3个团突破了我十一纵阵地,跨过废黄河后,被我军限制在河滩地带。城厢及城外的大堤仍由我军掌控。同一时间,茭菱以南的敌军两团试图向北渡过废黄河。
华中野战军总部迅速做出决策,让一师和六师协助正面部队,在废黄河的东西两侧对渡河敌军实施夹击。
一师三旅接过了十纵队在黄河以北胡寨子至顺安集一线的防守任务。十纵队把六旅和三十旅集中起来,移动到茭菱以南、顺河集以东地区,打算和一师、六师一起,从东西两面夹击渡河的敌人,并进攻顺河集,对敌后形成威胁。
10月25日,十纵队攻占顺河集,击溃敌五十八旅一部。
在一场激战中,敌人试图跨过废黄河被我军击溃,并于10月27日晨被完全消灭。剩余的敌军逃向河南。这场持续八天的激烈战斗中,敌军有约5000人被击毙、受伤或俘获,我们成功挫败了敌人夺取涟水的计划。
然而涟水保卫战的烟雾还没消散,不到两个月后,第二次的涟水保卫战又打响了。
十纵队的第三十旅被派往盐城南边作战,剩下六旅和六师守卫涟水和南边地区。涟水失守后,六旅去益林北边休息。第三十旅沿通榆路不断抵抗敌人,最终退到阜宁北边的白沙。这时,苏北的运河和通榆两条南北大路都落入敌人手中。十纵队被命令留在苏北,继续抵抗。虽然苏北的大城市和交通线都被敌人控制,但这也使得敌人兵力变得分散。
我国军队在敌占区的周围和交通线两旁依然控制着广阔区域。十纵队以农村为基地,靠群众力量,开展了广泛的人民战争,让敌人忙于应付。1947年,十纵队与苏中军区部队联手,解放了盐城。随后,又赢得益林战役。1948年7月6日,我军再次攻下涟水,夺回这片历经战火的土地。
涟水保卫战的鲜血,没有白流!
涟水保卫战取得胜利,得益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指导,得益于苏北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,得益于各兵团的紧密配合,以及战士们的勇敢和牺牲精神。
为保卫涟水而牺牲的革命烈士们永垂不朽!